发布日期:2023-11-13 04:16 浏览次数:
有一种扶贫是绿色的,因为它染绿了千山万壑;有一种扶贫是绿色的,因为它温暖了喀斯特山区群众的心灵;有一种扶贫是绿色的,因为它在大地上生息繁衍,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,在民族地区建成了一座座绿色银行从1987年以来,国家林业局(林业部)按照中央对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,对黔桂九万大山地区五个地(州、市)18个贫困县开展了对口扶贫,黔南州三都、荔波、独山被列为对口扶贫县。期间,先后派出15批29名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到黔南州挂职扶贫;仅1996至2012年,投入黔南州的林业资金达31亿元。时至今日,林业扶贫工作力度逐年加大。
国家林业局始终围绕以经济开发为主,为贫困地区办实事的扶贫开发方针,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,积极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,靠山养山、养山兴山、兴山富民,不仅再造了秀美山川,更为喀斯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探出了一条新路。派驻干部:不脱贫不脱钩,脱了贫也不脱钩20多年来,国家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林业扶贫工作,制定了一贯坚持,长期不变的扶贫工作方针,并以不脱贫不脱钩,脱了贫也不脱钩的情感,真心帮扶,持续推进。1987年以来,国家林业局领导多次亲临黔南考察,动真情,动真心,动真格帮助黔南州解决困难和问题。
自1987年以来,国家林业局共派出15批29名优秀司级干部、骨干处(室)干部、专业干部到黔南州委、州政府及三都、荔波、独山县委、县政府挂职扶贫。期间,这些同志把宏观思维理念、精湛管理技术、丰富工作经验以及优良工作作风带到了黔南。他们积极投身黔南富民兴州大业,努力协调争取林业及相关部委资金项目,深入基层,广泛宣传,并配合地方党委、政府贯彻执行中央的林业、扶贫方针政策;他们虚心好学,互动交流,快速融入地方,发挥优势和特长,拓宽帮扶领域;他们争资金、跑项目,苦干实干,为当地办实事、好事,为黔南州林业建设、石漠化治理、新阶段扶贫开发禅精竭虑,呕心沥血。
巨资注入:为贫困地区办实事、办好事为使贫困山区早日脱贫,国家林业局不断加大对黔南的扶贫力度,通过林业重点工程、农业综合开发、山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向黔南州特别是三都、荔波、独山三县投入了大量资金。据统计,仅1996至2012年,投入黔南州的林业资金达31亿元之巨,为黔南州经济社会特别是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国家林业局还始终把为贫困地区办实事、办好事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,广泛动员直属机关、工会、森工企业、科研院所、大专院校等力量支援贫困地区、贫困林场。
多次开展送技术下乡村活动、举办林业技术和管理研讨培训班,并为山区贫困农户捐款、捐物送温暖。二十多年来,国家林业局在林业扶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。
在工作中,既实行林业扶贫,又实行综合扶贫;既实行财力扶贫,又实行智力扶贫;既实行生态扶贫,又实行产业扶贫;既实行开发式扶贫,又实行救助式扶贫。如今,黔南州及三都、荔波、独山三县林业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,山区贫困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,农民收入不断提高。内外聚力:共建生态之州,幸福黔南二十多年持续帮扶,换来黔南莽莽林海。
山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种种变化,无不浸润着国家林业局领导和扶贫干部的一住深情。特别是三都、荔波、独山三县,积极配合国家林业局对口扶贫工作,挖掘自身潜力,变输血为造血,在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,找准林业部门为财政增收、农民致富的结合点,使林业在斩断穷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。曾被视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,通过林业产业化手段,石旮旯里重披新绿,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叠加,使昔日的不毛之地演绎了一个个绿色财富传奇。
黔南是贵州省生态类型最丰富、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,是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。近年来,在国家林业局的鼎力支持下,黔南州确立了守住红线,支持发展,服务基层,做大产业,富裕农民的黔南林业工作理念,探索形成了以三化促三力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,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功能作用得以迅速释放。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引向深入,黔南州围绕一圈两翼经济发展新格局,着力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,明确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。
将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,体现黔南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;形成爱护森林、关爱环境、尊重自然,自然生态文化与少数民族人文生态文化相互交融,体现生态文明时代新要求的和谐氛围。到2020年,黔南州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0%以上,保护区面积占区域面积的8%以上,林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。(田高)。
本文来源:亚虎888电子游戏-www.jieju-china.com